气泵原始全貌
主体就是一个大电机,不需要减速齿轮,扭矩足以推动活塞杆。
活塞杆、缸筒、缸套散热器、缸盖均为纯金属,散热能力好。
我还在缸筒和缸套散热器之间添加了导热硅胶,将其固定在一起,使活塞在缸筒运动中产生的热量直接通过导热硅胶→缸套散热器散发,基本上散热器的温度,缸筒内的温度。
这大大提高了活塞环的耐久性。
这是缸盖,以及上面连着的指针式气压表,缸盖也用导热硅胶固结了。
这是开关侧的内部连接,比较简单,
活塞环,活塞杆。
指针式气压表不如数显式气压表容易控制精度,我患有强迫症。每次我想达到完全一致的气压,我都必须小心眯着眼睛,注意相同的观察角度。
指针表容易拆卸,表帽是套着的,用小平口起子翘起起点,拉下表帽,就能摸到指针。
其实指针表精度差的另一个原因是表针离刻度太远,导致观察角度略有变化,看到的值也不一样。
所以最简单的改进就是这样。如果表针尽可能靠近表盘,精度会大大提高。
虽然气泵给了我汗马功劳,但是用了很久,真的不耐烦,指针繁琐。
我分析了卖家发的连线示意图,很简单。这个表头是负控制的。
电源正负极连接到表头,供应常电,表头本身也依赖于常电。电机正极直接与电源正极并联,电机负极连接到数控表,另外两条细线连接开关。当主板检测到开关关闭时,打开MOS直接导通电源负极和电机负极,电机开始工作。
我也看过其他数控表的表头,有的是正控型的。
连接缸盖的螺纹与8113螺纹一致,应为一般规格。
气压传感器主板在表头内部,下部O圆圈密封,上面是主电路板,散热器是给的MOS用于管道散热。
考虑到表面会硬性固定在缸盖上,振动很大,我点了所有螺钉的螺纹胶。
气压传感器很小,和胎压监测一样。
主电路板
通电实测。
气泵、电机泵、电机和缸筒,缸套放在一边,主要是改造。
缸盖上的指针泵应更换为数控泵,数控泵的导线应通过手柄进入开关端的空腔,因此气管、手柄和手柄的泡沫应拆卸。
气管与缸盖,也是螺纹硬连接,用螺纹密封胶密封。
目测手柄宽度,没问题,钻孔,在鳍上开槽,可通过导线。
手柄横截面。
左上数控表,右下指针表
开关端内部LED开关体积过大,影响导线进入和更换。
用这个开关代替。
去除一些阻碍导线进入的塑料。
手柄钻孔,开槽,导线通过,数控表面已安装。
这一步其实挺麻烦的,数控表的导线长度不够,最后用废电脑电源18AWG更换线路,为了保证通过能力,还检查了充气泵的功率,进行了测量。指针表直径4cm,数控表5cm,阻碍了手柄一侧的圆盖,切断了数控表底座的一部分,完美地关闭了。
安装数控表后,发现四个缸盖螺钉由于表头直径大,无法拆卸和安装,因此在螺钉上方开槽,允许梅花起子拧紧螺钉。
开槽切边后,数控表头上下盖难以稳定连接,因此预制槽钉采用订书针制作,插入红色,按预制槽拧紧,连接完美稳定。最后,用电工胶带包裹,覆盖开槽,达到美观效果。在手柄泡沫中涂抹少量洗涤剂,轻松套回。
开始连接开关端的导线。线路不复杂,即空腔有限。长度要计算好。另外,线路比较粗,尤其是正极,需要电源正极 电机正极 LED正极,三根导线不依赖焊接,有点麻烦。所有热缩管。
焊接后,所有热缩管,检查后塞入空腔,